11月8日,2021“今日中國”藝術周開幕。藝術周精心打造了云端展廳,海內外觀眾可以登錄云展廳觀展?!跋M奶镆啊袊裆o實攝影展”“雪域新篇——中國西藏美術攝影展”“天山放歌——中國新疆攝影展”“中日友好自作詩書交流展”4場展覽線上展廳陸續在中華數字藝術城推出。
今天,由中國文聯、中國外文局主辦,中國攝影家協會、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承辦的“希望的田野——中國民生紀實攝影展”線上展覽正式上線。中國的攝影家們,用他們有溫度的作品,記錄了中國人民精準扶貧、脫貧攻堅的豐富實踐??旄S小藝,登錄中華數字藝術城一起線上觀展吧~
前 言
“民亦勞止,汔可小康?;荽酥袊?,以綏四方”。2000多年前中國《詩經》上的古老吟唱,中華民族過上殷實生活的樸素愿望,在21世紀成為現實。2021年,中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享受和平發展的美好生活,擁抱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。
中國的攝影家們,用他們有溫度的作品,記錄了中國人民精準扶貧、脫貧攻堅的豐富實踐。這里展出的50幅照片,以單幅為主,配合新舊對比的組照。我們看到,過去麥場上手工勞作,現在大田里機械化收割;過去爺孫拉扯著趕集,現在流行網絡營銷、快遞配送;過去村民艱難下山取水,現在山鄉里的孩子用上了自來水。我們看到,美麗的村鎮掩映于青山綠水間,幸福與自信洋溢在明媚的笑顏里……大地煥發的生機蓬勃興旺,影像散發的芬芳沁人心田。
這是希望的田野,這是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——世界上近1/5的人口告別絕對貧困,人類文明進步的事業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。中國人民正接續鋪開鄉村振興、共同富裕的生動畫卷,必將為全球共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做出更大貢獻。
立體展廳
“希望的田野——中國民生紀實攝影展”線上展廳示意圖
作品展示
上圖:1986年8月,青?,敹嗫h??囱莩龅男W生。(朱憲民 攝)
下圖:2018年2月2日,河南淇縣廟口鎮形盆小學。孩子們觀看志愿者播放的3D動畫電影。河南鶴壁礦業集團退休工人劉厚忠成立了“逗號愛心電影放映團”,經常到周邊貧困山區為留守兒童和老人放電影。(張兆增 攝)
上圖:1997年2月,陜西吳旗縣。村民帶著自家器皿下山取水。(張桐勝 攝)
下圖:2012年12月14日,廣西鳳山縣金牙瑤族鄉外里小學。學生們用自來水洗碗。鳳山縣通過實施集中供水工程、建設家庭水柜、引用山泉水等方式,解決了農戶的安全飲水問題。(周恩革 攝)
上圖:1991年4月,湖北羅田縣。同學們在課桌上午休。(解海龍 攝)
下圖:2018年10月16日,云南大姚縣鐵鎖鄉中心小學學生在新建成的宿舍里。該校為寄宿制小學,有700余名學生,90%都住校。在社會力量幫扶下,學校辦學條件和住宿環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。(陳路 攝)
上圖:1991年4月,安徽金寨縣查畈村小學的孩子們。(解海龍 攝)
下圖:2019年6月27日,甘肅古浪縣黃花灘綠洲完全小學的孩子們。這所學校是為確保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的小學生就近入學所建,現有16個民族的學生千余人。學校功能齊備,設施一流。(解海龍 攝)
上圖:1991年10月,山東沂蒙山區。爺爺帶著孫子在趕集路上。(圖鳴 攝)
下圖:2020年4月26日,江西遂川縣副縣長彭水生(后排中)在湯湖鎮同洲茶場為當地特產直播代言。(彭志強 攝)
上圖:1998年2月,陜西戶縣年輕人在田間地頭唱卡拉 OK 。(秦嶺 攝)
下圖:2017年6月18日,河南??h碧霞宮文化廣場上舉行鄉村電影節。作為文化扶貧項目,當地群眾不僅可以從中領略中國傳統文化,也可以學習農業科普知識。(柴俊林 攝)
上圖:2002年,河南魯山縣。一家人在打麥子。過去,打麥子費勞力,輪到誰家打麥子,誰家就要全家動員,男女老少齊上陣。(張惠賓 攝)
下圖:2014年10月14日,陜西子洲縣小場峁村。秋收打場逐漸淘汰了原來人工碾壓的方式,取而代之的是機動車,方便高效。(常波 攝)
上圖:1983年10月6日,山東淄博市博山區石門鄉龍堂村。上百名電力建設者將一根近千米長的電力導線扛上山,架設輸電線路。(王劍 攝)
下圖:2017年7月18日,福建省內裝機容量最大的集中式光伏發電站——松溪縣信義光伏電站。項目全面建成,形成集生態農業、林經作物培育、生態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生態產業鏈。(黃富旺 攝)
隨著貴州畢節市推進精準扶貧工作,貧困地區家庭易地搬遷,走出大山。
上圖:2017年12月14日,貴州威寧縣哲覺鎮論河村。4歲的張琴坐在與奶奶合睡的床上。她們住在深山里,是深度貧困戶。
下圖:2018年3月1日,張琴的家搬到了論河村中心新村。她和妹妹有了自己的房間和新床。(陳杰 攝)
2016年以來,貴州三穗縣投入約11億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。4314戶、1.8萬余名貧困群眾從邊遠山區搬進了城區。
上圖:2018年8月5日,楊政豪一家在三穗縣八弓鎮評茶村的舊房前留影。
下圖:2019年6月15日,楊政豪一家在安置小區彩虹社區合影。(田健 攝)
2019年6月30日,在烏英苗寨,駐村第一書記韋桂華(右四)帶領黨員和村民維修河堤。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,共有140戶600多人。其中100戶屬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,40戶屬貴州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。由于地處偏遠,山多地少,脫貧攻堅任務艱巨。(黃孝邦 攝)
湖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曾是全國貧困村。照片是村民施?。ㄓ叶┮患业暮嫌?。除了 82 歲的奶奶,施家七口人原本均在外打工。隨著該村火熱興起旅游產業,全家人陸續回鄉創業,日子越過越紅火。(居楊 攝)
2018年10月航拍的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沙石多鄉羊茸村。當地巧做生態文章,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。2020年4月,羊茸村被命名為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。(薛良全 攝)
2018年11月22日,甘肅景泰縣黃河石林景區七彩公路。以前這里只有羊腸小道,后來當地政府出資修通了盤山公路。2016年政府再次出資整修翻新,色彩斑斕的彩色大道與石林沿線景色相映成趣。(王世昆 攝)
2016年9月6日,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大年鄉高馬村小學。老師和孩子們在做游戲。圖中的特崗老師是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。她們在學校創辦“留守兒童之家”,設有多種興趣班,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。(龍濤 攝)
2019年6月11日,安徽壽縣壽春中學。享受精準脫貧政策的建檔立卡脫貧戶學生,特意在畢業典禮上穿了一件印有“脫貧”字樣的衣服以示慶祝。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,2019年4月脫貧摘帽。(李翔 攝)
廣西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主動請纓一線,立志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,為扶貧獻出了生命。黃文秀先后被授予“時代楷?!薄叭珖撠毠钥!钡葮s譽稱號。(陳名足 攝)
2016年11月16日,浙江麗水市蓮都區畎岸村。土蜂養殖戶正在收割蜂蜜。麗水有關部門率先探索出了“十箱萬元助低收入農戶增收”產業精準扶貧新模式。農戶養上十箱土蜂,憑勞動就能有萬元收入。(朱旭萍攝)
2020年9月20日,新疆喀什地區浩罕鄉。幸福大院各民族群眾載歌載舞,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。(李舸 攝)
2018年9月6日,西藏噶爾縣獅泉河鎮。拉南一家搬遷新居后的合影?!翱禈沸戮印笔前⒗锏貐^易地扶貧搬遷的首個重要工程。整個小區建設了714套藏式新房,配套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。(貢覺群培 攝)
2014年10月3日,江蘇高郵市高郵湖畔。當地農民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,大規模放養“揚州鵝”,既帶動了當地農民致富,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。(朱崇平攝)
2020年8月6日,青海門源縣珠固鄉東旭村。村民們身著盛裝,準備去表演鍋莊舞。東旭村環境優美、生活富裕,特色旅游業也初具規模。(費茂華 攝)
四川阿壩州小金縣老營鄉麻足寨,海拔足有3200米,一度剩下三戶人家。照片上的安徽小伙張飛作為扶貧的第一書記,帶著妻女成了這里的第四戶。2019年初,他們拍攝的一條十秒鐘短視頻突破了千萬的瀏覽量。借助美景美食和山貨土特產在新媒體平臺上的推介,這里成了網紅打卡地,村民的生活也有了起色。(呂甲攝)